汽车讲师网 专业做汽车讲师推广的网络平台 咨询热线:18674807466
讲师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讲师文章
销售容易把天聊死,是因为你犯了这些错(上)
作者:汽车讲师网 来源:汽车讲师网 时间:2020年09月11日 字体:[] 报名
中国汽车销售培训网 8月14日

评估一下自己提问的方式,看有没有犯这10种错误


title

1


封闭式问题


交流时最可能犯的错误就是会问对方封闭式问题。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偶尔回答一两个封闭式问题勉强可以接受,倘若一连串的问题都是这样,那就无法推动谈话顺利进行了。


封闭式问题往往可以用“是”“否”来回答。举例来说:


1.有没有办法在做这件事的同时,不影响晚上陪家人呢?

2.你真的能连那项责任一起承担吗?

3.有其他处理方法吗?

4.你还有其他选择吗?


以上这些都是封闭式问题,如果你问了封闭式问题,别着急,我们有个小窍门,你可以将问题重新问一遍,不过这次要以“是什么”或“如何”来开头。


解决办法:将封闭式问题改为开放式问题


1.你如何才能在做这件事的同时,不影响晚上陪家人呢?

2.你如果连那项责任一起承担,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3.你如何用其他方法来处理这件事呢?

4.你还有哪些选择?




2


建议性提问


一种特殊的封闭式问题,是在提问的同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这类问题通常是以提问的形式将解决方案告诉给对方。作为交流,让交流对象明白该如何解决问题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于是一些助人心切的交流往往会这样问:


1.“您不能在采取行动前先征求上司的意见么?”

2.“您不能和爱人一同进行长跑锻炼么?

3.“您不觉得和对方确认一下,效果会更好么?”

4.“您能同她讲讲对此事慎重考虑的益处么?”


综上可见,如果您在询问对方时用到了诸如“您不能……么”、“为什么不……呢”或是“您应该这样的句型,那么您就犯了建议性问题的错误。


解决办法:顺着好奇问下去。


在实际教练过程中,问出建议性提问往往是出于交流对象的某句话引发了我们的好奇心,于是我们顺着这一点猜测背后的原因,进而想出解决办法,并直接建议给了对方。


要避免出现这种误区,关键是要回到引发我们好奇心的点上,然后就此问出问题。这样就会启发对方思考,而不是局限于我们给出的方案。


请看下面的例子:


●上面列出的第一个例子中(“您不能在采取行动前先征求上司的意见么?我们也许会猜测这家公司的沟通渠道情况,于是会很自然地询问:在您公司中,办这样的事情需要听取哪些人的意见,经过哪些人的批准?


请注意,这样的问法会产生多种答案,而不局限于“征求上司意见”这一答案。


●在第二个例子中(“您不能和爱人一同进行长跑锻炼么?”)我们会发现交流对象是一个热爱运动、较外向的人,但其参加的运动项目似乎都是一个人进行的。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问:我发现您的运动项目几乎都是一个人完成的,如何才能让其他人也参与进来呢?






3


追求标注答案


刚当上销售的人经常会犯这样一个错误,认为有一个最佳解决方案,能让交流对象醍醐灌顶、大彻大悟,几乎解决他人生中所有难题!如何找到这个标准答案呢?于是像一心求取真经的唐僧一样,他们在谈话中一直小心措辞、谨慎思考,拿不准如何向眼前的交流对象提问题。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谈话的热情消失殆尽。


解决办法:重视启发过程


并不一定要问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问题才能做好教练,我们要做的只是启发对方深入思考。对于交流来说,视发启发过程比给出深刻的建议更有意义。


这里有个供刚入门的交流参考的诀窍,交流过程中不妨多问几个“然后呢”,可别小看这个简单的问句,它既能引出下面的话题,又不会对交流对象的思路产生任何干扰。还有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关键词提问”。从对方的谈话中挑出几个关键词,然后要求对方详细阐释,就像这样:


●“您刚才提到了……,能给我讲讲是怎么回事么?”。


您也可以变换问法,不局限于“然后呢”,例如可以说,“再讲讲吧”“后来怎样了呢”,通过反复使用这些小问句,我们既能述谈话变得轻松愉快,获得更多信息,同时又可以将重点放在对方身上,和关注对方,而不是纠结于自己如何提出一个好的问题。






4


无章法提问


追求标准答案的另一个表现是,交流会不由自主地以不同的方式问相同的问题,同时注意对方回答中的细微差别。等到交流终于问出一个自认为能导出的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的交流对象号被问得稀里糊涂了,那么交流当然也就无法顺利完成。


解决办法:先思考,再提问。


对付无章法提问有两个办法。


首先,有些交流之所以反复问相同的问题,就在于他们在提问的同时还在斟酌自己该问什么样的问题。


解决办法很简单,您只要先静下来想一会再问就好了。


现实中我们往往不习惯冷场,觉得那会很尴尬,于是还没想好就急着问这问那。如果您习惯了交流过程中适时冷场,就会发现您的交流对象并未觉得尴尬,而是在冷场的空隙认真思考,充分的利用了这段时间。


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想要对方充分理解我们的提问。


之所以有这么强的目的性,就在于我们希望对方按我们设计好的思路走下去。换句话说,我们其实是在告诉对方该怎么做。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先把脑中的计划抛到一边了,问完问题,停一停。看对方是如何阐述和选择的。其实很多成功的辅导案例恰恰是发生在对方根本不清楚交流的意图而自己发挥的情况下!






5


过渡阐释性发问


有些时候我们只是根据对方的某句话就主观臆断,对其想法做出了过度阐释。


例如对方说:“我发现最近周一早上起床特别困难,手头的项目让我压力山大,也没得到相关的帮助,现在每天都不由自主地盯着墙上的时钟,巴不得赶紧下班。”


如果此时我们这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讨厌这份工作的了呢?”


很可能对方就会反驳:“什么?我从来没说过我讨厌自己的工作啊!”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解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在尚未了解对方是喜欢还是讨厌工作的情况下,根据对方的某句话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阐释。过度阐释很容易让交流对象对我们的信任度降低,因为我们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了对方,使其接下来的畅所欲言变得困难。


解决办法:提问时引用对方原话。


解决这一问题很简单,我们只要习惯了用对方原有的表述来问问题就可以了。


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这样问:


1.“您感到手头项目压力很大有多久了?”

或者

2.“你想要得到的相关帮助指的是什么呢?”

3.“是什么原因让您盯着墙上的时钟,巴不得赶紧下班呢?”


这样就避免了造成误解,保证谈话顺利进行。

分享到: